(原标题:“风王”桦加沙来袭牛在线,珠海海洋牧场“科技+金融”迎战)
南方财经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风王”桦加沙对广东的海洋牧场是一次考验。“桦加沙”预计24日中午到晚上在广东沿海登陆,风力可达13至15级,阵风更强。受其影响,广东沿海和南海北部的部分海域风力将达到10至13级,阵风14至15级。强风和巨浪可能导致养殖平台设施受损、网箱倾覆、养殖品种逃逸或死亡,直接影响养殖产值,台风过后的水质变化、养殖环境恶化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养殖周期延长,经济效益下降。
广东是我国台风登陆总数最多的省份,也是深远海养殖平台最多的省份之一。这些深远海养殖平台如何屹立于风浪之中?广东又如何应对台风可能为养殖平台和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多位受访专家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广东深远海养殖平台的防台技术呈现出结构设计与压载策略结合,确保平台在强风浪中具备自稳能力。同时,信息化与智能监控系统确保远程实时掌握网箱及环境状态,使防台措施科学、可执行且高效。此外,为应对台风挑战,广东省及沿海城市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机制,保障海洋养殖企业在重大风险灾害面前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台风“桦加沙”的逼近,广东海洋牧场已在台风来临前启动全面启动防台预案,力求在保护设施安全的同时,保障海洋养殖生产秩序。
深远海养殖平台这样的“海上巨无霸”如何才能抵抗如此巨大的海上风浪?
“恒燚1号”是半潜锚泊桁架式智能养殖平台,是目前广东规模最大的海上养殖装备。湛江湾实验室“恒燚1号”养殖平台总设计师王宏向南方财经记者介绍,平台设计时就充分考虑极端风浪条件的应对需求。平台可下潜至自存吃水约15米,并按照设计装载要求进行压载牛在线,以尽量消除压载水自由液面,降低台风对平台的冲击。
目前,“恒燚1号”养殖平台工作人员已经对该平台网衣附着物进行了全面清理,撤除了内部渔网、饲料网,并对损坏网衣进行修补,减轻网箱负荷。门、窗、舱口等所有开口均已封闭,并对活动物件如舱门、百叶窗、吊钩、太阳能板、灭火器、救生圈等进行加固。
信息化与智能监控方面,“恒燚1号”配备了视频网络和网箱环境检测系统,可在台风期间远程实时查看海域和平台状况。湛江湾实验室智慧渔业中心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记者介绍,该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设备巡检与加固,特别是对UPS和工业控制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和必要更换,确保平台供电与控制系统稳定运行。同时,完成了监测数据的本地与远程备份,并增设备用网络设备优化通信链路,使关键气象、水质监测数据在台风期间稳定回传。
上述负责人分析,按照以往的台风应对经验,自适应微波通信在台风下依然可靠,能够为平台提供精准实时的数据支撑。
“恒燚1号”养殖平台还建立了台风期间的应急响应机制。平台组建了24小时值守小组,实行轮班制度实时监控数据和视频链路。远程系统可动态调整,关闭非必要设备,集中资源保障核心监控与通信系统运行,并定期发布最大风速、浪高、流速等实时信息,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珠海“伶仃牧场1号”养殖平台是目前广东省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深远海养殖平台之一,采用独创的双浮箱柱式结构,通过8点锚泊稳固平台抵御风浪。珠海市海洋装备研究院技术开发部部长敖志刚表示,台风来临前,平台可根据预报启动迁移预案,增加安全冗余。
随着广东海洋牧场规模不断扩大,深远海养殖平台数量增加,极端天气频发,海洋牧场防台技术正成为保障海洋养殖安全和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恒燚1号”和“伶仃牧场1号”的实践经验,不仅可为广东沿海海洋牧场提供可复制的防台路径,也为全国深远海养殖平台在应对超强台风时提供了技术参考。
广东已经进入台风临战状态,海域是最易受到冲击的前沿阵地,多地已提前部署预防工作。
珠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提前落实海上防台风工作,确保渔船和涉渔乡镇船舶返回避风条件好的港口安全停泊,确保现代化海洋牧场、渔(蚝)排养殖人员等全部上岸避风。同时,强化养殖平台管理,台风前对海上水产养殖设施进行全面安全隐患排查,保证锚固系统等设施完全生效,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水上施工项目作业人员要及时撤离,确保在台风期间不发生次生灾害。
“目前所有养殖人员已撤离到桂山岛,工作船艇全部转入内河避风或吊上岸加固,深远海养殖平台已上浮至防台高度,并关闭水密门窗。”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苏庆龙告诉南方财经记者。
水产养殖企业的深海养殖设施多位于开放海域,建造成本高且易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养殖业务将面临严重经济损失。
广东省近年来积极推动海洋牧场建设,特别是在深海网箱养殖领域,面临台风等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为此,各地市相继推出了多种保险产品和政策,旨在为养殖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2024-2026年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保险方案。各地市可根据灾害风险、保险标的,设定保险起赔阈值和赔付结构,采用气象(灾害)指数进行保险赔付。
湛江市推出了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综合保险,涵盖台风、暴雨、寒冷和高温等气象灾害。当养殖区域遭遇上述灾害,导致水产死亡或损失时,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该保险产品采用气象指数作为理赔标准,简化了传统定损方式,提高了理赔效率。
珠海市则推出了海水网箱养殖风力指数保险,针对深海网箱养殖设施,采用风力指数作为理赔标准。当日最大风速达到约9级风及以上时,视为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该保险产品由中华财险珠海中心支公司承保,养殖户仅需承担40%的保费,剩余60%由市区财政补贴,确保养殖户能够承担得起。这一创新保险模式为珠海市海洋牧场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前我们已经出台了针对气象灾害的保险方案,这次台风过后,我们会组织核查受灾情况后赔付。”上述珠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记者。
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气象部门积极研发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牛在线,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中均有应用。广东探索建立了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工作机制,创新构建“农业+气象+金融”的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模式,有力支撑了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