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这场冲突已经持续三年之久。它不仅成为二战结束后欧洲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也是持续时间最长、造成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地区性战事。然而,未来当人们重新翻阅历史书籍时,除了关注这场战争的惨烈与漫长,还可能会在其前面加上新的注脚——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在战争中应用无人机的战例。 一、大规模使用无人机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中,无人机已经从战场的辅助角色,演变为决定战局的核心力量。根据开源情报平台Oryx的核实数据,截至2025年7月,俄军在战场上损失的无人机已高达45003架。其中,仅2024年一年就损失了六成以上,显示出无人机战术较量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进入2025年后,这一趋势依旧延续,仅前三个月俄军就平均每天损失113架无人机。最典型的两种损耗机型是“海鹰-10”侦察无人机和“柳叶刀”巡飞弹,分别占总损耗的42%和28%,因为它们在前线出勤率极高,自然成为消耗的主力。 乌克兰方面的无人机损耗同样惊人。乌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乌军损失无人机27410架,202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日均150架的损耗水平,总体损失已逼近4万架。这庞大的数字清晰反映了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作战单元。 “海鹰-10”凭借仅1万美元的低廉造价,便能在25至120公里范围内织就高密度侦察网络,成为俄军炮兵的“眼睛”。研究表明,通过与“射手”系统的配合,它能将打击周期从20~30分钟缩短至3~5分钟,极大提高了火力反应速度。而乌军的R18八旋翼无人机则通过3D打印改装,结合“德尔塔”情报系统七界策略,灵活性极高。它用简易RPG弹药七界策略,已经摧毁至少100辆俄军装甲车辆,战果甚至超过了造价高昂的“旗手”TB-2。 随着冲突升级,无人机已不再仅用于单一的自杀式攻击,而是衍生出蜂群战术与饱和打击。单价仅2万美元的“见证者-136”在2024年至2025年间被俄军累计使用超过1.2万架,专门攻击乌克兰能源设施与指挥系统。2025年8月3日,俄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甚至一次性投放400架无人机七界策略,迫使乌军防空系统耗尽弹药,为“匕首”导弹突防制造良机。这场行动以区区80万美元的无人机换取摧毁1600万美元防空阵地的战果,效费比高达1:20,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
展开剩余42%发布于:天津市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